有多少孩子被忽悠

公众咨询QQ:800800294 微信号:zszx-114
2012年12月10日11:16 浏览次数:6980

“国际班”也搞“应试竞赛”

交纳了昂贵的学费,不少家长期待能够提高“素质教育”,为孩子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基础。然而,为了帮助学生参加“洋高考”,不少“国际班”也搞“应试竞赛”。有的因为师资不足,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上海的张先生把儿子送到某知名高中“国际班”。到高二下学期,他发现儿子班里好多学生跑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上课,突击学习SAT。按照张先生给儿子的计划,高中第一年全力考托福,第二年拼会考,同时准备SAT,第三年,SAT1、SAT2和AP都要取得达标成绩。

为提高孩子的外语考试成绩,许多家长要求“国际班”从高一开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以应付“洋高考”,因而这些孩子的“应试压力”不亚于普通高中学生。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际班”近几年刚刚开办,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不协调,教学质量难以迅速提高。

小新的学校开了9门会考课程,但会考科目的学习贯穿高一、高二阶段,与托福、SAT等考试课程穿插进行。小新说,每个学期都要分出精力应对会考9门课、托福或者SAT的4门课。“从睁眼学到闭眼,感觉很累。”

“我们是国际高中的第一届学生,感觉他们在课程计划、时间安排方面没有经验,学什么没有提前安排,弄得孩子手忙脚乱。”小新的父亲告诉记者。

据一些孩子家长反映,这所国际高中的部分语言老师是兼职的,学生上课的时间要根据老师的时间来确定。此外,老师更换也让孩子不适应等。今年5月,北京市某知名中学“国际班”因为大批更换老师,引发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

受访教育专家认为,高中“国际班”本来是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探索,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它的“国际精英教育”等宣传,只能是一句空话。

办学需规范,留学要谨慎

“出国留学热带来的客观需求,是高中‘国际班’越办越多的主要原因,而审批和监管上的缺位,造成了蜂拥而上、良莠不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牟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表示,由于财力不足,部分高中靠创收乃至高收费来解决经费来源,导致了“国际班”等高收费行为盛行。

专家建议,应该在加大对高中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确保教育“公共事业”属性。中外合办的“国际班”应明确审批制度和权限,规定本土学生的招生比例;规范课程设置,明确中方和外方课程所占比例;应该在财务上公开透明。

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表示,高中“国际班”亟待规范,特别是示范性高中,更要控制开设“国际班”,避免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被少数家庭子女占用。

“教育国际化是正确的,但要看孩子是否适合去国外留学。”上海市控江中学校长张群表示,盲目的出国热危害很大,从家长到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都要给攀比出国的现象降温。

编注中职咨询114团队收录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中国教育形势的发展已呈多元化发展方式,其中高中“国际班”日趋火爆。

高中“国际班”作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本身无可厚非。在此只是说明:作为初中毕业生确定升学通道时,在作人生规划时,应多方位进行考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而不是育目跟风。同时也让学生和家长从侧面了解高中“国际班” 的大致情况。

  • 公众咨询QQ:800800294 微信号:zszx-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