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能力大赛4个一等奖心路历程

公众咨询QQ:800800294 微信号:zszx-114
2018年11月08日07:56 浏览次数:7878

点评:

他们是五一校300多位老师中的一小部份,平凡,普通。因为拚搏,因为团队,因为学校,他们成就了不平凡。现在我们一起来慢慢感受重庆五一技师学院/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全国教师能力大赛4个一等奖获得者的心路历程。他们是机械类一等奖,何正伟老师;财经商贸类一等奖,张小青老师;电子电工类一等奖,彭春老师;服务类一等奖,徐勇老师。


感受重庆五一技师学院/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能力大赛4个一等奖心路历程

(一)何正伟老师   机械类一等奖

 

2018年9月20日,凌晨3:20分

广州市白云区维也纳酒店8910客房

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我,何正伟,今年36岁零5个月,16年的教师生涯,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使我渐渐安于现状。但今天,那久违的激情,在我心里悄然涌动。

2018年9月20日,8:00分

广州工贸技师学院机械、电工电子类选手休息室。

我安静地坐在倒数第2排,1号选手已经开始了。其他选手或假寐,或念念有词,或摇头晃脑做最后的演练,整个休息室弥漫着紧张、焦虑的气氛。我觉得该找点事做,不能受环境影响。

那就——回忆吧。

2018年5月22日

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

“何老师,有一个比赛,我觉得你比较适合。”机械工程系主任肖强期待的说道。

“何老师,我是张雪。还有刘刚、刘畅,我们将组成参赛团队。”

我心里有些惊讶,什么比赛这么重要?

2018年5月22日

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综合大楼14楼会议室

“这次的第一节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必须全力以赴,冲出重庆,走向全国。学校将全方位支援大家,提供平台,保障资源!”主管校长李康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本次比赛的重要性。但怎么做呢?没经验啊!我只感觉前方一片漆黑。

2018年5月31日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吗?”刘靓校长回过头,希冀地看着我们。

这是在涪陵观摩教师信息化大赛动员会的回程路上。

8个专业大类的团队代表沉默着,我会想着动员会上那些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第一名获得者,各种羡慕、嫉妒。我们彼此打量着,眼里有浓浓的渴望。“我们可以!!”这是我们8个代表的最后回答。刘校长笑得很灿烂,我们——没有退路了!

学校行动了,各种资源一一到位,人力物力优先配置,各种需求,全力满足。李康校长全程指导,陈勖主任跑前跑后,保障后勤,协调人员。什么叫上下一心?什么叫众志成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争执、妥协、讨论、修改、推翻、重来,团队的磨合比我想象中的难。之后整整半个月,我们毫无建树。彷徨,失落,迷茫,各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李康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都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提出各种建议。情况有所好转,但进度依然缓慢,毕竟还有其他七个团队需要他的关心和帮助。终于有一天,他带来了已退休的一体化改革先行者,陈晓淋主任。至此,我们才正式进入正轨。但离重庆市选拔赛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电脑里60多次的方案修改记录,见证着我们一个多月的艰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精疲力尽。张雪——总策划,做事认真得让人惊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她都要再三斟酌。她总是说: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她是我们团队的大脑核心。刘畅,资料收集,素材处理,话不多,但很让人放心。刘刚,认识他21年,我却发现,我对他还不够了解。各种软件技术上的疑难杂症,他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我负责专业教学视频的拍摄、后期制作、合成。团队的凝聚力,写作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看好你们,你们一定行的!”李康校长的声音如此坚定。

“你们是最棒的团队,相信自己”陈晓淋主任欣慰地祝福着。

2018年7月10日,第一次选拔赛第一名。

2018你7月25日,第二次选拔赛第一名。

我们高唱凯歌,一路前行,国赛的道路已经在我们脚下。

“你们代表的是重庆,加油!”这是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的鼓舞。

“你们是重庆的希望,一切拜托大家了!”这是承办市选拔赛的重庆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吕经建会长的殷切嘱托。

“我们和你们共同战斗!”陈良院长代表重庆是选拔赛专家组全体品味给我们的鼓励和动力。

广州,我们来了!

“中场休息,11号选手做准备!”

我猛然抬头,休息室里面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感觉有点孤单。打开手机,各种加油鼓劲的消息让我受宠若惊。很温暖,很给力!这就是团队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突然想抽根烟,出门下楼。市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何月平秘书长端坐在一棵大树地下朝我招手。他是我的老领导,看着我一步一步成长到今天。接过他递来的烟,我笑着说:领导,昨晚那口白酒害得我早上3点多就起床了。“年轻人,喝点酒没事。酒壮英雄胆,莫怕!”老领导鼓励地说道。汗湿的背心,额角的汗珠。此刻,他并不轻松。

回到休息室,我再次打开手机。翻看着家人给我的祝福,真的委屈你们了,等我回来再好好陪伴你们。

“14号选手,该你了!”

深吸一口气,轻轻地吐出来。

出门,左转,直走,左转。

一个魁梧的身影,静静地坐在答辩室门口——是朱泉校长。

他站起来,微笑中带着疲惫。

“紧张吗?”

“不紧张。”

“注意提醒工作人员,视频声音要打开,刚才有几个都出了问题,去吧!”

朱校长在这里一定等了很久吧,我如是想到。心情无以言表。

推门而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

我看到了评委身后黄丽莉书记和陈勖主任鼓励的目光。

“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要站在更高的平台证明自己。加油!”黄书记鼓励的声音在心中回响。从到广州的第一天起,她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每天都为我们减压,心理疏导。整整三天,顶着烈日,全程陪同。

“好好加油,不要轻敌,用实力证明自己”在这几个月中,陈主任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承受了太多的埋怨和不理解,但她总是细心地为我们做好志愿工作,用微笑抚平我们的不安和焦躁。对不起,谢谢你!

此刻,我的内心一片宁静。有你们在,真好!

比赛结束了,对于我来说,最煎熬的时刻不是比赛前和比赛中,而是等待结果。患得患失,各种烦躁。

“大家今天能站在这里,已经成功了。结果不重要,重要的事大家尽心尽力,没有遗憾!每个人都是功臣!”

作为此次广州之行的最高指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赵泽丽处长总是忙碌着。和各个学校交流学习,还要关注我们参赛情况。对胜利的渴望,被深深地压在赵处长的心里,每天都专门抽出时间和我们沟通交流,没有给我们任何的压力,谢谢您的宽容。

2018年9月21日

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当比赛结果呈现在大屏幕上时,我们所有人都沸腾了。四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四个月的辛劳和努力,换来了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

我们成功了!我们不负所托!我们可以昂首挺胸地回家了!

看着满屏的祝福信息,我兴奋得不知该怎么回复。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位同仁的鼓励和帮助,团队成员不计辛劳的付出与努力,最终,站在最高奖台。

飞机离地的失重感,让我有点恍惚。靠在舒适的椅背上,回想一路走来的艰辛,这也许是我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刻了吧。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学校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我从2012年第一次接触一体化教学,到现在站在全国的最高奖台上,整整6年的时光。有挫折。有迷茫,但苍天不负有心人,努力必然有所回报。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融入到我的教学中。我的学生们,他们已经在专业领域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或担任技术骨干,或成为技术能手。逢年过节,学生们的慰问电话,就是对我工作成绩的最好回报。这次的比赛,带给我的不光是荣誉,还有对一体化教学更深刻的理解。一体化教学的道路,没有尽头,我将上下而求索!

当熟悉的景色映入眼帘,我们终于到家了。在家留守的李纯忠书记和刘靓校长,早已准备好鲜花迎接我们。虽然他们没有在比赛现场,但他们的心,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帅呆了!”刘校长的笑容依然灿烂。

“谢谢你们!辛苦了!”李书记紧紧握住我们的手。

阳光照射在大家身上,如此的夺目耀眼。

(二)徐勇老师   服务类一等奖

 

徐勇,从发型创作室的技术总监,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教练,再成长为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并在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不一样的技能舞台,一样的人生精彩。这是徐勇以非凡的拼搏写下的青春赞歌。

美发行业里的技术精英

2004年,徐勇踏入美业。多年来,凭着对美业的热爱,她不断专研,精益求精,全力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技能服务,逐渐成为何先泽国家级美发大师工作室的技术总监。她曾代表重庆参加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荣获第5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世赛美发项目的金牌教练

作为美发行业的优秀技能人才,徐勇被聘为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教练在首席专家吉正龙大师的带领下,徐勇和其他教练一起努力,仔细研究世赛技术标准,长期和世赛美发项目首席专家多娜保持技术交流,倾尽心力设计大赛作品。为了琢磨作品的一个细节,徐勇可以连续一周不回家。守在集训基地,和选手一起住,一起吃,一起探讨。为了让选手能够快速适应国外比赛,徐勇会陪着选手做倒时差训练,把训练的任务全部放在夜晚。为了让学生的本领扎实过硬,她一向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绝不停下。正因为如此,徐勇及其所在的团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选手,连续三届在世赛美发项目中获得金牌1枚、银牌1枚、优胜奖1个,为中国实现世赛金牌零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们的选手还获得过亚洲发型化妆大赛冠军2个,大洋洲挑战赛冠军1名,全国技能大赛冠军2个。

徐勇不仅仅是一个教练,她还是一个9岁男孩的母亲。由于世赛工作繁忙,她的孩子被送到农村外婆家寄养。孩子读书以来,徐勇没有去开过家长会,也几乎没接送过孩子,和孩子也多是电话交流,孩子对母亲的概念就是忙、忙、忙。徐勇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献给了行业,献给了选手,却错过了孩子宝贵的成长。她总说“等忙完这段就回去好好地陪陪孩子,等放假了就好好地陪陪孩子”,可这么多年的寒暑假,校园里、集训基地里依然是徐勇带队训练的身影。

技工院校里的教学能手

凭借精湛的美发技能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2012年,徐勇被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聘为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训教师。初为人师,她对教学教法理解还不是很深刻,运用的也不够娴熟。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再学习,参加重庆市职工教育协会举办的职业教育专家讲座,向重庆市技工院校教育专家请教,向同事、向老教师学习,实训教学水平迅速提升。为了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熟练技能,徐勇积极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街道,为市民义务剪发。作为世赛美发项目资深教练,徐勇深谙美发行业世界潮流,被聘为重庆市技能鉴定专家,承担着国家考评员、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培训与鉴定工作,为重庆乃至全国美发行业高水平发展做出了努力。

随着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徐勇越来越热爱教学工作。她有一个美好愿望,就是“展精湛风采,育德技英才”。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一体化教改,探索着将世赛美发项目的成果转化到日常教学中,并和同事一起编制了世赛美发项目培训包。为了超越自我,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2018年5月,徐勇决定参加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承办的全国第一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重庆选拔赛。为了鼓励支持参赛选手,学校为每个项目组建了参赛团队。也许是长期从事技能大赛工作锻造了徐勇顽强拼搏的品质,本着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心,她从最基础的教学理念开始补习,和团队一起研讨教育教学规律,专研比赛技术文件,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专项指导。赛前的日子里,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徐勇和她的团队一遍又一遍地研讨比赛技术文件,修改教学设计;不知道多少个白天,在学校会议室,在校领导、团队的陪伴下,徐勇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演练,练了改,改了练,说课水平螺旋式上升。7月9日,在重庆市选拔赛中,徐勇终于获得服务类一等奖,顺利进入重庆市级集训队。经过激烈角逐,7月底徐勇最终获得了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一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服务类比赛资格。

在准备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日子里,徐勇还担任着第45届世赛美发项目重庆市集训基地教练,培养的选手彭睿获得世赛全国选拔赛“第5名”。多线作战本该是疲惫的,但娇小的徐勇却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从指导选手参赛和自己作为选手参赛,徐勇在两个角色中不停地切换,做到了指导大赛和参加大赛两不误。从开始的跌跌撞撞,到中途的不断追赶,再到临近参赛时的全力冲刺,她以坚韧、勇气、不服输的斗志,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9月20日,徐勇最终获得了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服务类一等奖,为自己的教师生涯浓墨重彩地涂上了精彩的一笔!

传道授业解惑,育德育智育人。面对荣誉,徐勇说:“是五一技校的师资培养模式成就了我。获奖只是一个起点,我要推广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自已知道怎么做出高超漂亮的发型,到用恰当的方法清楚地阐述出这些东西,再到系统地教给学生,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获奖不是目的,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张小青老师  财经商贸类一等奖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后遇到好领导,任教时又遇到一届届可爱的孩子,所以,幸运之神总是眷顾我。2018年9月 21日这天,对我来说,是我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幸运的日子。这一天,我获得了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财经商贸类一等奖,这是我任教以来所获的最高荣誉。

是的,我是幸运的。也许,幸运有时是偶然。但更多的却是必然。正如西谚所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其实,幸运何尝不是如此?它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能够经受磨炼的人能够努力付出的人。

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而我会说:荣誉总自磨炼出。

捧着那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我感觉我的双手在颤抖,我的心也随之颤栗,泪水缓缓从眼角滑落。我知道,这荣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多少艰辛,多少付出,多少磨炼,都凝聚其间。那一刻,自参赛以来的种种画面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让我感慨万干。

这是一段历经四个月的漫长而艰辛的时段,让我深深体味到什么是任重道远,什么是披肝沥胆,什么是废寝忘食。四个月来,我在磨炼中成长,在磨炼中成熟,在磨炼中成功。

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磨炼

2018年5月20日,一份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文件摆在了我的眼前。真的,那时我感到不知所措,我从来没有想过代表学院参加比赛的重会落到我的肩上。曾经,我只是一个比赛后勤保障人员;

曾经,我只是远远看着参赛选手们勤学苦练;曾经,我只是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并为他们的获奖而欢呼。而此时,我将变身为亲临赛场的选手,我深知这样的比赛耗时耗力,难出成绩。我也深知,这样的比赛对一个选手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与磨炼。我当时真的没有什么信心,而且,毫不讳饰地说,还有些许的私心。我心里冒出这样的念头:“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刚断奶的儿子离不开我,一个3岁多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也鲜有照顾,她班上的家长活动也都不能参,加我一个外聘教师累死累活的参加比赛值得吗?”而这时,学校的领导却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这也是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为你解决。我的同事们也不断为我打气:别担心,我们永远支持你,需要任何帮助,别忘了有我们在!学校如此信任我这样一个外聘教师,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我,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领导的殷殷嘱托,同事们的热心支持,更让我坚定了参赛信心。那时,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不能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厚望,努力吧,张小青!”我经受了理智的磨炼,然而,情感的磨炼差一点让我前功尽弃。在我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准备工作中的那段时间,我常常是早出晚归,离家时女儿,儿子还在睡的觉,回家时他们已经睡的着,而且周末也加班,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周末。就这样,我几乎是一个月没有和他们说过一句话,没有听见他们的欢声笑语。有时,在办公室累了,我多么想听见女儿叫我“妈妈”,多么想还不会说话的儿子“咯咯咯”地对我笑。有一个周末,我正在办公室加班,电话响了,里面传来女儿的声音:“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一听,眼圈立即红了,哽咽着不知说什么好。这时,电话里突然传来儿子“哇”哇的哭声,顷刻,我的心像碎了一般,我猛地挂断电话,情不自禁就想收拾东西往家走,并不断对自己说:算了吧,还参加什么比赛?我那可怜的孩子们!当我去关闭电脑时,屏幕上的课件和满桌子的教学设计跳入了我的眼中,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心血啊,这是我和多少同事的艰辛付出啊,怎么能够说放弃就放弃呢?不行,我必须坚持住,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甩甩脑袋,缓缓坐下,继续修改课件。

这是体力与脑力的磨炼

为了我的参赛,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比赛团队。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就是选题,选什么的题目呢?既要考虑我的专长,也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于是,脑力的磨炼开始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选题任务,居然花了整个团队一周多的时间。起初,大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都有理有据。但是,意见多了,就自然引起了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个选题刚刚被确定,却又被一次次推翻,新争论又开始了,甚至免不了火药味。但在激烈的争论中,没有私心,没有怨恨,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明白:我们都是为了团队的期望,集体的荣誉。终于,经历组内无数次探讨、争论、推翻、磨合以及各位专家指点,选题确定了。而更大的磨炼又开启了--设计文本,这完全是一场持久战。我先是认真写好了初稿,自我感觉非常好,当我拿给团队讨论时,他们一条一条提出修改意见,,不一会儿,我的初稿上全是红色的杠杠、叉叉以及无数的蝇头小字,简直是面目全非。看着那一片片的红色,仿佛是我心中滴出的鲜红的血水,我的心彻底凉了,这可是我好几天加上两个晚上熬夜的结晶啊!我甚至有些委屈和埋怨,真想质问:你们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然而,当我仔细听完初稿被枪毙的每一条理由,我不由得心服口服,并且由衷赞叹:同事们和专家们的理念构思就是不一般,考虑问题周到深远。我终于明白,比赛的教学设计与平时授课的设计岂能同日而语!于是,我虚心地接受所有意见,根据团队的构想开始了全新的设计。这一过程,可以说不啻一场头脑风暴,每个人都在风暴里探索进行的路。我们反复”设计文本一推翻文本——再设计文本”,长时间打磨和推敲初稿,定稿,视频,说课PPT。团队的成员常常忘了下班的时间,有时周末也和我一起加班战斗,一起承受着磨炼。我们的办公室时而热闹非凡,时而一片寂静。每当探讨陷入僵局,有人默默抽的烟,有人品着香茗,有人喝着咖啡,空气像凝固一般。但我知道,在这寂静中,我们的头脑都在不停运转,突然一个队员大叫一声:“我看能不能这样——“大家飞一般各就各位,掀起又一场头脑风暴。我们的思维不断碰撞,碰撞出火花,这火花慢慢变成好的意见,慢慢变成一片光明,让每个人满意的定稿,视频和说课ppt终于诞生了!同时,学校也为我们的比赛制定了严格的进度表,在不断鞭策的情况下,我就自加压力:要对标对表,要做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自己的潜能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可以一天只睡3 - 5个小时。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还清楚得记得有好多个周末都在办公室加班,有一天夜里加通宵,丈夫担心女同志一个人的不放心也来办公室陪了一夜,第二天我依旧打起精神备赛。但长期的精神紧张和身体疲惫,我的身体吃不消了,反反复复的说课让我的嗓子发炎声音沙哑了,我要求医生给我打了见效快的激素类的药物,确保能讲出话,为了就是能在规定时间内能拍出高质量的视频作品。

这是信心与意志的磨炼

7月9日,我走进了市赛选拔赛的赛场。其时,我的心“咚,咚”咚地跳个不停,手心也开始冒汗。看着我紧紧攥在手里的讲课稿和u盘,我和同事们艰辛探讨的一幕幕不断在我眼前闪过,这是多少人的期望,这是多少人的心血啊。于是,我反复对自己说:张小青,你还紧张什么,有这么多人鼓励你,支持你!张小青,你应该充满信心,你行的!走上讲台的一刻,我下意识地望了望前来为我加油的同事们,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期望的与鼓励的脸,我对他们坚定地点了点头。突然间我的心变得好轻松,思绪变得清晰,思维变得敏捷,把我们团队的劳动成果完美演绎。比赛结果出炉了,我获得财经商贸类第一名!同事们的掌声在我身边响起,他们激动地将我紧紧拥抱。因为初赛和决赛都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我将代表重庆参加全国总决赛,这是对我莫大的肯定和激励。但我们都清醒地意识到,这只是更多挑战和磨炼的开始。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的使命艰巨,我必须负重拼搏,全力以赴,去接受更大的磨炼。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继续以高度紧张的备赛状态优化设计文本,视频,说课PPT等。虽然夺得了第一名,虽然加入到国赛的行列,但我上课的缺点和不足也暴露无遗。团队成员们根据我这次上课的表现,对教学设计,说课PPT,以及我个人的教学语言与体态都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我们恪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古训,又一次次探讨,修正,方方面面的要求都比以前更为苛刻。我的信心似乎在随这种严格要求与日递减,甚至好几次梦见自己在赛场上铩羽而归。我知道这是一种危险信号,不过也是一种妇现象,让我更有危机感。那时,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把现场说课环节做到最好,在学校在家里甚至在公交车上在走路间隙,我持续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我的说课稿,力求做到现场说课与PPT播放无缝对接。有次在公交车上,我又背起了说课稿,也许是太过投入,我的声音越来越大,好像置身于赛场之上,许久才发现满车的人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我尴尬地报以一笑。但是,我分明从众人的目光中看到了赞许,我的信心顿时倍增,坚持,坚持,再坚持,曙光就在前方!学校为了让我们有更大的提高,组织各种演练和专家培训指导,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9月21日,我终于登上了国赛的赛场。连我自己都深感意外,这一天,我竟然没有一丝的紧张,这一天,我心如止水,这一天,我满怀信心。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还是无数的磨炼练就了我稳定的心态吗?我想应该是后者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我的努力在国赛赛场上得到了肯定,我荣获财经商贸类一等奖!为市争光,为校争光,为己争光,我做到了。先前的疲惫,先前的彷徨,先前的苦的痛,在这一刻都荡然无存。所有的磨炼又算得了什么!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的,我深切地体会到:没有磨炼,就没有成长,没有磨炼,就没有成熟,没有磨炼,就没有成功,没有磨炼,就没有今天的荣誉。这是一次磨炼的过程,也是见证关怀,鼓励与合作的过程。我知道,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给合作的过程。我知道,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给予我机会的学校,给予我关怀的领导,给予我支持的同事,以及与我一起共同探讨,历经磨炼的团队。于此,请允许我衷心地说一句:谢谢你们!是你们的关怀,是你们的鼓励,是你们的支持,让我走过了所有的磨炼。

来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工作已七年有余,我从一个外聘教师成长为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我深深地感悟到:在新时代,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事业之中,人生才有价值,青春才会闪的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比赛的尘埃已然落定,我深知,前行的路漫长遥远,无论有多少的磨炼,我都会秉承五一技师学院崇尚技能,尊重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宗旨,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四)彭春老师  电子电工类一等奖

 

2018年9月21日,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当一等奖的名单上出现我名字的时候,我简直都不敢相信,再三核对后,才终于确定自己确实获得了电工电子类的一等奖。回望这半年来的备赛历程,让我百感交集。

2018年5月11日,我校教务科科长陈勖主持召开了关于开展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仔细研究了比赛文件后,我们决定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备赛,我们团队有五名成员,我是主讲人。

5月23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康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由于本次比赛是全国首次,无章可循,时间紧,难度大,7月10日就要参加重庆市的选拔赛。为此,学校以最大力度协调主讲人和主策划人的工作,让我们全力备赛。

5月24日到7月10日,这79天里,学校有序组织,统筹安排,明确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按时上交,定期讨论,反复修改。在这段时间里,学校尽可能地满足我们的备赛需求,聘请专家为我们剖析一体化课程、专项辅导教学设计、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教学视频拍摄和教学课件的制作,并提供尽可能的后勤保障。从5月24号开始,我们就开启了没有周末的“打怪升级”。

在这79天里,我校八个参赛组,26名教师不分白昼,齐头并进,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大力支持下,在7月10日的重庆市的市级选拔赛中,在全市的九个大类中,我校取得了七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骄人成绩。

根据我市的赛制,全市的前两名,还要在7月25日进行2选1的最后比拼,最终会有一名选手代表重庆市进入国赛。7月10日到7月25日,这十五天,对我们团队来讲,是我们备受煎熬的十五天。因为在前面的备赛中,我们感觉已经用尽了洪荒之力,成绩紧随我们后面的选手实力也不容小觑,这让我们倍感压力。

在最需要被激励和鼓舞的关键时刻,我们学校的朱泉校长主持召开了赛前的工作会议,为我们加油打气,理清思路,最终,我校的五个项目顺利杀入国赛。

2018年5月11日到2018年9月21日,终身难忘的一百五十二天,让我收获满满,感恩满满。

感恩学校和系部。学校为我们创造条件,同事为我们分担任务,拍摄教学视频时也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建议,并为我们提供了细致的后勤服务。在每次比赛前,主任和同事们都给我加油打气,让我体会到来自电气工程系这个大家庭的关爱,让我在赛场上能更从容地展示。

感恩团队。首先要感谢学校成立的大团队,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在备赛时大家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在碰撞中不断地擦出火花。在每一个加班的夜里,领导和小伙伴们都从未掉过线。其次要感谢我的四位队友,在备赛中有太多的迷茫和困惑,他们不仅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团队中的石林林老师,没有人带孩子,不惜把小孩带到办公室跟着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也正是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我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感恩机遇。本次大赛是一场全国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展示的盛会,作为一个老牌技工院校,我系的优秀教师很多,不乏在一体化教学、技能竞赛都取得累累硕果的同事。我有幸成为此次大赛的主讲人,是源于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也源于自己努力的付出。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所以大学时毫不犹豫的报考了师范院校2012年7月,大学毕业后也踏上了梦想中的讲台。在这六年里,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学习新技术、努力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拓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周末和上班之余,我报名学习主持人与演讲说话技巧,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在学习方面,我考取并攻读在职研究生,在教学教研方面,积极参加技工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获重庆市三等奖,专业教材获重庆市一等奖,获国家专利一项;在专业教学方面,我担任电气装置项目KNX模块教练,担任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楼宇自动化等班级的班主任,积极提升学生管理能力;我的努力也得到了肯定,2017年,我获得了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

此次全国技工院校职业能力大赛,让我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将自己此次所学带进课堂,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为一体化教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一种危机感,比赛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结识到更多更优秀的同仁,也让我切实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积极进取,努力做一名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满意、社会认可的好教师!

 

更多公益免费信息,扫一扫 

免费公众咨询QQ:  800004792   微信号:zszx-114

  • 公众咨询QQ:800800294 微信号:zszx-114